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黄陵文典黄帝研究卷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试论黄帝传说的演变

郭 诚

                                    
  关于黄帝的神话和传说在我国流传非常广泛。黄帝创造文明的传说,千百年来被华夏民族所信奉,黄帝在维系华夏族的统一中,起着无比巨大的作用。由于年代久远,目前关于黄帝的材料琐碎零散,真伪杂糅,又每每混搅在神话、仙话、鬼话之中,常常和历史混淆,使人如坠云雾。笔者在此对黄帝的传说演变过程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和研究者。
  关于黄帝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史籍中的是春秋时期的荣伊,其次是孔子及其弟子宰我、子贡。宰我曾问孔子曰:予闻荣伊曰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耶,何以至三百年?(《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子贡也曾问孔子曰:“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太平御览》卷79引《尸子》)此后关于黄帝的传说载籍甚多,俯拾皆是。但以保存神话最多的《山海经》中的古神话最为原始,更接近史实。如:
  《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左豸右虎)。黄帝生禺*(左豸右虎),禺*(左豸右虎)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左豸右虎)处东海,是为海神。”
  又《海内经》:“黄帝妻嫘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又《海外西经》:“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又《大荒西经》:“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
  又《海外南经》:“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又《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父山,顺水入焉。有人,名曰犬戎。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有犬戎国,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犬戎”。
  又《海外北经》:“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郭璞注引一本云:“北方禺强,黑身手足,乘两龙”。(“黑身”当是“鱼身”之讹。作为海神,禺强的形貌是“鱼身手足”,作为风神,禺强的形貌是“人面鸟身”。禺强的神职,实际上是海神而兼风神。
  从《山海经》关于黄帝及其子孙的神话看,他们和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古神话中,黄帝是生着四张脸的神,他的儿子禺*(左豸右虎)是人面鸟身,以两条黄蛇作耳环,脚踩着两条黄蛇的神;禺强是人面鸟身,以两条青蛇作耳环,踩两条青蛇,鱼身手足,乘着两条龙的风神和海神。他的孙子韩流是人面猪嘴,身上有麟,尾像车渠,脚如猪蹄的神。这些形象,都具有野蛮时代的氏族神和部族神的特点,是人类早期社会带有共同性的经历。
  黄帝及其子孙的形象在古神话传说中虽然怪诞,但绝非凭空产生,而是有着生活依托的。高尔基说:“古代第一批学会了骑马的人成为了半人半马的神话的基础。”(高尔基《苏联文学》)原始氏族时期,每个氏族都有自己崇拜的图腾,后来当人类由氏族走向部族联合过程中,各氏族崇拜的图腾不断发生拼合,当他们上升为神话传说时,就成为自然界各种不同动物的复合体。如:“羊身人面,人身羊角,龙身鸟首等等。因此,对于黄帝及子孙的形象,我们可以推测这是以蛇为图腾的氏族的产物。我国民俗早就有蛇既是小龙的说法,龙的形象又是以蛇为主干,龙头似马,加上鹿角、马鬃、鱼鳞、鹰爪、蛇尾的。这显示了以龙为图腾的华夏族,是合并了分别以鹿、马、鱼、鹰、蛇为图腾的若干个氏族而形成的。这跟几千年来华夏族是龙的传人之说是相符的。
  远古神话传说是人类历史童年期的创造,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历史成分,与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袁珂也说:“神话基于现实,从神话中可以看到古代的史景”。我们从关于黄帝的神话中,可以看到它跟原始氏族部落的发展是十分吻合的。
  黄帝最初的神职为雷神,关于此典籍中多有记载。如:
  “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耀郊野,感而生黄帝轩辕于寿邱。”(《汉学堂丛书》辑《河图稽命徵》)
  “黄帝以雷精起。”(《艺文类聚》卷二引《河图帝纪通》)
  “轩辕,主雷雨之神。”(《太平御览》卷五引《春秋合诚图》)
  都明述黄帝起于雷电。可见黄帝最初仅为诸神之一。在甲骨文里,“帝”字只是天神的一种尊号,并没有后来那种“王天下”之意。那些被称为“帝”的天神,他们各自管着自己的领域,彼此不存在从属关系,这跟原始氏族部落是一样的。后来黄帝不断崛起,他“……养性爱民,不好战伐,而四帝各以方色称号,交共谋之,边城日惊,介胄不释。黄帝叹曰:‘夫君危于上,民安于下,主失于国,其臣再嫁。厥病之由。非养寇耶?今处民萌之上。而四盗亢衡,递震于师’。于是遂即营叠以灭四帝”(《太平御览》卷79)。黄帝战胜四帝,神国的组织也即建立。于是他遂成为五个天帝中的中央天帝。由部族的神,上升为华夏族的最高神,成为最高统治者。这跟中原地区各部落林立而向奴隶制统一国家转化的趋势是一致的。根据史学家们的研究,一般认为,黄帝是处于距今有四五千年的原始部落时期的首领。他领导夏部落人民经过阪泉之战打败了前来侵犯的炎帝,又经过了涿鹿之战擒杀了反叛的蚩尤,把各氏族部落建成一个统一的联盟,为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拥护。这和传说中关于黄帝的事迹基本是一致的,都反映了氏族公社向奴隶制国家演变的社会现实。
  在上古时期,常常是神、人不分的。具有丰功伟绩的英雄人物死后,后人们也把他们称作神,加以想象和美化。同时,神名、氏族名、酋长名往往有统一的现象。黄帝、炎帝、太昊、少昊等名都是这样,有时指他们个人,有时指他们所代表的氏族。一个很煊赫领袖的名字,在他死后很可能会成为整个氏族的名称,一代一代沿用下去。如:“古埃及在美尼期王朝的时候,把他所征服的氏族的图腾、百合或玫瑰、蜂、兀鹰、蛇同原先的图腾刺斯鹰结合起来,作为王国的名字。”(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黄帝具有杰出的才能和高尚品行,大家拥戴他为领袖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便逐渐成为拥戴他的这个民族的象征。在他死后,人们出于爱戴怀念,把他加以神话,使他超脱凡俗,成为全智全能的天神、天帝,进行顶礼膜拜,这是毫不奇怪的。当人类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之际,先是出现氏族贵族,以后又从氏族中产生高踞民众之上,统领部族政治、军事、经济事务的王。黄帝被神话成至高无上的天帝,即是现实世界专制君王的投影。他能主宰天地万物,成为权力和财富的代表和化身。这同奴隶主极其富有并把人民生命财产置于自己权力绝对支配之下的情况是一致的,是原始时期氏族部落向奴隶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共性。
  春秋战国时期,离开黄帝时期已经比较遥远,而黄帝的子孙遍及全国各地,对于黄帝这个华夏族的伟大祖先,后人们自然会采用各种方法对其进行美化,尽情描绘黄帝的神奇性和着力渲染黄帝的全智全能。于是关于黄帝的传说进一步被神化起来。《韩非子·十过》载:“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凰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吕氏春秋·应同》道:“凡帝王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孔子曰:“黄帝,少典之子也,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慧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大戴礼·五帝德》)。这个时期,黄帝被神化成天神,他不但在泰山大合鬼神,威风凛凛,而且在他将要兴盛时,天还给人民百姓显示吉祥的预兆,他生而神灵,很小就会说话,完全是一种天神的形象,超脱凡俗,高高在上。
  与此同时,道教在最初的发展中,也编造了一些关于黄帝仙化的传说。道家之源,出于老子,老子是周代的守藏史,在周平王四十三年时,“为关令尹喜说五千文”,于是才有了道教。但是道家为了抬高自己,却编造一些关于黄帝访道求仙的故事,目的是想说道教源远流长,在黄帝之前就有了。其中《庄子》不但记述了黄帝去具茨山访问仙人大隗的故事,而且还编了黄帝去崆峒山拜见仙人广成子的鬼话,并不惜把黄帝的形象编排的极为猥琐,失去了天帝的威严,“……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显而易见,此说纯系道家之言,其目的在于替道家吹嘘,贬抑黄帝而抬高自己。
  这个时期,虽然思想领域内各种哲学流派蜂起,但在把神话传说历史化以宣传本派观点上,却基本是一致的,并用各自不同的政治理想为黄帝增加了更多的政治色彩,而使黄帝距离神话的本来面目越来越远。这些哲学家和文学家们在采录民间流传的神话时,都根据自己的需要出发对这些神话进行了加工,借此来说明自己所要论证的道理。如庄子引取神话是用来证实他那纵横八极、无拘无束、无是无非的相对主义,韩非引用神话则是要论述“圣人不期循古、不法常可”的变革思想。神权时代已经过去,人们又明知神话并非真实,所以此后典籍中关于黄帝的记述神化色彩减少,而记述仙化的人事增多。
  黄帝的传说,原在中冀流传,那时黄帝只是色名,诸神之一,而非中央天帝。秦人修祀典,曾把他与青帝、白帝、炎帝并祀。《史记·封禅书》载:秦襄公作西畤,祭白帝。秦宣公作密畤渭南,祭青帝。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祀炎帝。秦献公作畤栎阳,祀白帝。秦统一六国后,天下合一,黄帝的传说也由中冀传播到雍州。这时本是天神的黄帝,逐渐转为皇帝之意,开始成为人王。
  到了汉代,黄帝的传说已遍于中国大地。司马迁写《史记》,他的足迹所到之处,人们都常常传说黄帝、尧、舜的遗迹。但因各地风俗教化不同,所以传说有很大差异。司马迁根据这些传说写成《五帝本纪》,并删掉齐东乡村鄙语中不雅驯的,如乘龙扆云,乘龙而至四海,春秋乘龙,秋冬乘马等仙人化的传说。于是,在封建意识的侵蚀和改塑下,黄帝从此又以一个仁君圣皇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汉代的方士们为了赢得皇帝的信赖,借用民间中关于黄帝的传说,肆意进行编造,彻底把黄帝从神化转为仙化。他们胡诌黄帝常在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与神仙相会,并进行学仙(《史记·封禅书》)。于是黄帝的诞生也有了不同寻常的说法。最早,《国语·晋语》只说:“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至汉代,则成为“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黄帝轩辕于寿邱……(《汉学堂丛书》辑《河图稽命徵》)”《淮南子》则道:“黄帝,古天神也,始造人时,化生阴阳。”黄帝的诞生既不寻常,那么他的天下自然是一副仁君圣皇的大同景象:“黄帝治天下,而力牧太山稽辅之,以治日月之行律,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别男女,异雄雌,明上下,等贵贱;使强不掩弱,众不暴寡,人民保命而不夭,岁时熟而不凶。百官正而无私,上下调而无尤,法令明而不暗,辅佐公而不阿;田者不侵畔,鱼者不争隈,道不拾遗,市不豫贾,城郭不关,邑无盗贼,鄙旅之人相让以财,狗彘吐菽粟于路,而无忿争之心。于是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登熟。虎狼不妄噬,鸷鸟不妄搏,凤凰翔于庭,麒麟游于郊,青龙进驾,飞黄伏皂。诸北儋耳之国,莫不献其贡职”(《淮南子·览冥训》)。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社会!在这种情况下,黄帝最合适的归宿——乘龙升天,也就适时而生:“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史记·封禅书》)。到此,黄帝不但成人王,而且生的不平凡,死后能升天,为后世关于黄帝传说奠定了仙化的基础。
  晋代,方士与道士们为了彰明神仙,驱避精怪,促使巫觋,大量地搜集巫书,编造故事。(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据说葛洪为了弘扬道教,曾考览了数以千计的“奇书”。(《抱朴子》)为了写《神仙传》他曾“抄集古之仙者见于仙经、服食方及百家之书(《神仙传序》。《列仙传》的编者为了编《列仙传》,也曾“辑上古以来及三代秦汉博采诸家言神仙事。”(《太平御览》卷672引)这样一来,使得从《山海经》《楚辞》《庄子》以来,一直到方士、谶纬家的神话鬼话,全都聚集到道教的名下,孔子曾说黄帝“弱而能言”,经道家一捣鬼,这时却变成了“生而能言”(《抱朴子》)。关于黄帝乘龙升天,尽管是汉代方士们杜撰的,但到这时,道家们却把黄帝能升天的功劳统归自己。《神仙经》云,“黄帝及老子奉事太乙元君以受要诀成仙;《荆山经》及《龙首记》也夸说黄帝是服神丹之后,龙才来迎他上天的。《抱朴子·极言》引《列仙传》云:“黄帝自择亡日,七十日去,七十日还,葬于桥山。山陵忽崩,墓空无尸,但剑舄在焉。”道家胡编乱造,为了抬高自己,不择手段竟到了这一地步。
  在古神话中,并没有黄帝治理天下,创建文明的内容,这种传说在春秋也鲜见。战国时期,仅有管子说过:“黄帝之治天下也,其民不引而来,不推而往,不使而成,不禁而止。故黄帝之治也,置法而不变,使民安其法者也。”但从汉魏以后,关于黄帝治天下,创建文明的丰功伟绩却越来越多。如:
  “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史记·五帝本纪》)
  “耕者不侵畔,渔者不争岸,抵市不预,贾市不开,鄙商旅之人相让以财,外户不闭,是谓大同。帝理天下十五年,忧念黎庶之不理,端聪明,进智力,以营百姓。是时,庶民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无羡欲之心,邻国相望,鸡犬相闻,至老死不相往来。”(《轩辕黄帝传》)
  “(黄帝)置四史以主图籍,使九行之士以统万国。九行者,孝、慈、文、信、言、忠、恭、勇、义,以观天地,以祠万灵,亦为九德之臣……诏使百辟、群臣爱德教者,先列珪玉于兰蒲席上,燃沈榆之香,舂杂宝为屑,以沈榆之胶和之为泥以涂地,分别尊卑华戎之位也。”(《拾遗记》)
  “耕父推畔,道不拾遗,狗彘吐菽粟,而城郭不闭,人保命而不夭,岁时熟而亡凶,天地休通,五行期化,故风雨时节,而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蓂荚屈轶,紫房*(左赤右页)茎,史不废书,海不扬波,山不爱宝。翠黄伏宿,兹白恋皂,焦明欢阿,而龙麟扰于阶除。曰蟹虹螾,禺蛄牛蚁,黄神黄爵,白泽解荐,府亡虚日。是以九瀛仰化,诸北贡职,杨裘柜鬯,贯胸长股,莫不来庭而依朔。”(《路史·疏仡纪·黄帝》)
  “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史记正义》)
  “天下人民,野居穴处,未有室屋,则与禽兽同域。于是黄帝乃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新语》)
  本来,人类各种文物器用的发明创造,都是人类无数代年复一年,代复一代集体劳动努力的结果,绝不可能是一个人智慧的结晶。但在中外神话传说里,这些文物器用的发明权往往集中于某个神或英雄身上,特别是主神的身上。氏族社会初民心中尚无“个体”观念。他们习惯于用一种神(或图腾)作为整个氏族部落的代称。他们说到黄帝,实际是指华夏族。上古神话所提及的发明文物器用的大神,实际是某氏族、某某部落的代称。进入阶级社会后,在神话流传记载加工的时候,统治阶级需要宣传“英雄创世论”,道教也需要利用神(黄帝)来抬高自己,蒙蔽民众。自从韩非创圣王以制器而为人民奉为天子之说后,统治阶级和道教就有意识地把一切文物器用都说成是黄帝的创造,广大民众之所以能够脱离与鸟兽为伍的蒙昧状态,全赖黄帝的恩泽,以此来为自己增加神与仙的光环,巩固自己的统治。从此,关于黄帝发明的东西就越来越多。如:指南针(《古今注》)、井(《周书》)、历法(《史记正义》)、蚕桑(《黄帝内传》)、镜子(《黄帝内经》)、乐器(《吕氏春秋》)、采铜(《拾遗记》)、衣服(《古史考》)、熟食(《古史考》)、商业(《路史》)、陶器(《黄帝内经》)等等。
  黄帝成为圣王,尽管时代较晚,但是随着华夏族的发展、壮大,他的影响愈来愈广,名声愈来愈大,地位愈来愈高,终于成为至高无上的开天辟地的伟神与上帝,成为华夏族乃至汉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始祖。于是后人把众多的发现创造归功于他,更给他增添了无比耀目的光环。
  选自《陕西民间文艺论集》 陕西旅游出版社 1994年
  

黄陵文典 黄帝研究卷/《黄陵文典》编纂委员会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03

您是第 位访客!